开云体育官网-欧预赛比赛中出现黑马,成为焦点话题

admin 3周前 (12-03) 阅读数 12 #意甲

  

  ▲ Nyenrode 坐落于13世纪的开云体育官网城堡庄园中

  文|苏西

  9月10号,朋友圈教师节刷屏,而欧预赛比赛中出现黑马,成为焦点话题我的facebook页面却被Nyenrode的校友刷屏:母校当日建校70周年庆典。

  70周年,在西方大学里,算是很年轻的学校,但是世界范围内,在商学院里还算得上是历史悠久。1946年,为欧预赛比赛中出现黑马,成为焦点话题了支持战后重建经济发展,荷兰Bernhard亲王(Juliana女王的丈夫)发起,由荷兰几家巨头公司包括荷兰航空KLM、联合利华、飞利浦和阿克苏诺贝尔共同出资持股建立Nyenrode 商业大学。

欧预赛比赛中出现黑马,成为焦点话题

  

  ▲ Irene公主给我们授课:文化与自然的分歧

  因为个人原因,虽然离学校仅有十几公里的距离,也未能到场共贺,实在是今年的一大遗憾。故而决定提笔写下此文章,梳理自己在Nyenrode 一年的生活学习,以此给母校生辰献礼,也给新入学的学弟学妹或者新到欧洲就读的莘莘学子们一个参考。

  ▲ 秋之Nyenrode

  校友们提起Nyenrode,自然会想到Nyenrode官方的三大核心价值观:Leadership, Entrepreneurship, Stewardship, 直译成中文即为:领导力,创业精神和敬业精神。这三点官方很多阐释,也贯穿在我们的学业之中。但是今天我想介绍些“非官方”的价值观。

  / To survive 生存是硬道理 /

  ▼▼▼

  刚入学时,上一届很多学长学姐还住在学校中,跟不同的前辈们沟通,几乎总是能得到同样的回答:I survived (我生存下来了)! 临了告别时总是会加上一句:Survie!(祝你顺利生存下来!)

  ▲ 某个周末的brunch时光

  Survive这个单词当然不陌生,只是后面蕴含的“生存”之意,却让我大感不解。

  于我,从小顶着光环长大,就算高考成绩再不地也是顺利上了大学。接收到的教育都是”要做就做最棒的“,只是简单的”生存“这个概念似乎从未真实存在过。

  我当时纳闷:能来这里读书的,好歹都在各个国家都还可以吧,怎么只立下这么粗浅的志向,仅仅是”生存“就好?

  走出国门,这是给我的第一个文化冲击。

  从小,我们被教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立志当存高远“等,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有远大志向,成为社会精英。但是,精英毕竟是少数,大部分都沉淀下来成了”小市民“。这样的结果造成了:

  ▍挫败感很强,幸福度不高

  如很多生活在国内大城市过着俩点一线为买房而屈就于现实的;

  ▍好高骛远,心高气傲,而忽略眼前之困难和与人合作共赢的谦虚

  如当下很多创业者,开口就立志要成为行业独角兽、上亿估值等。

  从小”立有大志“的我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抛洒青春,在大城市忙碌穿梭,只为能有几尺容身之处,其实”大志已远“,我们的追求归根结底,就是在这个城市中生存下来。但是,年轻的我们却并未有此意识,以为等待在前方的还是“大展宏图”。

  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让我们穷尽囧破而不知,更为心酸的是,错过了一处又一处属于平凡的我们少有的温馨。就如我在Nyenrode的一年,开学初,藐视”生存“,而追求宏远时,让我连连碰壁也就罢了,最为重要的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珍惜体验期间平淡的美好。

  / Work Hard,Play Hard 努力工作,努力玩 /

  ▼▼▼

  前面说到学长学姐们不约而同用”Survive“来总结自己一年的MBA生活,不仅仅是因为价值观,也是因为Nyenrode的项目确实很难。这种“难”不只是体现在学业上或者智商上,更多的是融入上。学校招生时也有意区分国籍,使学校氛围很国际化,比如中国学生,全校在校生里一般不会超过5人。另外某一个科目并不仅仅是努力读书就能拿下高分的,因为每一个科目的考核都有乱七八糟的权重,更多的是小组团队合作上。

  

  ▲ 宿舍内的某个生日party,好吧,我承认,一年MBA下来,体重长了不少。。。

  这个小组作业,听上去似乎很low,但是说“要人命”是丝毫不过的。毕业后有一次去国内某知名企业在阿姆的欧洲总部面试,面试官是国内派来的驻荷兰MD,让我讲述一个最近几年内碰到的比较困难的一个案例。

  我立即就讲述了Nyenrode 第一个学期的一次小组作业,将大家耗的筋疲力尽,比签下一个千万欧元的合同大单还要困难。也许我的描述不是那么的详尽动人,面试官听了后说这个哪算什么困难,让我再讲一个。当时很是无语,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个面试官虽然位高职重,但是真的没有在纯international的环境中工作过。

  当时我们这个“小组作业”,团队中共5人,5个国籍,5个不同的背景。一位印尼律师,一位日本金融顾问,一位塞尔维亚政府财会,还有俩位倒是都是销售,只是一位来自埃塞俄比亚服务行业,另一位来自中国大陆制造行业,即是我。年龄层次,性格文化不同,即使所讲的英语也不同,又是突然之间在一个新的不属于我们任何人的文化主体中做一个我们都没有经验的marketing strategies (市场战略)的项目。

  那一个月,简直就像做梦一样。一方面繁重的学习任务(每天早9点到晚5点的满课,然后各种奇奇怪怪的家庭作业再加上每天几十页的英语阅读量),另一方面不同项目不同小组内部之间摩擦不断,各种高压之下的各种争论(现在回忆起来特别无效的争论,但是想起来若是重走一遍定会是同样的节奏),让人整天脑子都是胀的。

  ▲ 夏之Nyenrode

  这还不只,教授的严厉更是让我们心灰意冷。这个marketing的项目,是院长直接负责的,做报告前只有三次跟她碰面的机会,三次都让我们如同战场上败下阵来一样。谁说的西方教授和蔼可亲?每一次去只会更差:No!No!No!看着她凌乱的头发,严厉的眼神,我真想呼唤以前的老板召我回去上班:最起码以前有工资拿,现在可是花钱买罪受!

  好在她后来大发慈悲在报告前给我们新增了一次会面,结果这次会面大出意料:效果很好,看好我们!

  最后的成绩也还不错,给该集团公司董事会主席报告完后,获得主席女士的好评,并推荐我们给公司Global CEO再次报告,塞尔维亚同学毕业后直接就职该公司marketing部门(从塞尔维亚政府部门财会工作跳到荷兰跨国公司市场部门,也就是传说中的triple jump 三连跳,也是醉了…)。

  后来与教授接触多了,其实这位教授是真的和蔼可亲,当时的严厉一是出自教授职业的严谨,二是荷兰人文化中的心直口快,还有即是故意给我们增压锻炼我们的承压能力。

  与第一个学期文化上的压力相比,接下来几个学期学业上的压力逐渐加大,在图书馆里通宵熬夜也不新鲜。但是更为艰难的是“peer pressure”。商学院大都有精英崇拜,但是在Nyenrode,如果只是成绩好的话,是算不上精英的,最多只会被贴上“nerd”(学霸或者书呆子)的标签。真正受欢迎的人是考场欢场皆得意的,最不受欢迎的是那些社交场合不常露面成绩还不咋样的。

  

  ▲▲ 校内学生社团自营的酒吧是我们放松压力的最常去处

  Nyenrode是荷兰唯一一所私立大学,在荷兰这个共产主义国家学费算得上是死贵死贵的,所以学校里的荷兰本土学生大多来自富裕家庭/家族企业继承人或者企业高管(MBA或其它Executive项目)。

  以前在国内积累的关于富二代的认知停留在吃喝玩乐花花公子小公主型的,但是来了Nyenrode才意识到,这种认知是很愚蠢的。这帮人吃喝玩乐当然样样会,并且花样百出层出不迭,但是做起事情来也是认真负责,并且因为从小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的优质(是优质,不是优越),也让他们显得特别的成熟老到。

  

  ▲ 呆会要去party了,嗯,先把作业写完

  我在Nyenrode接触到的Msc(管理硕士,他们大都是本科直升硕士,学费家里赞助,而我们MBA都是先有工作经验和积蓄再来读硕士),很多都有从小到大坚持十几年的某一兴趣或者特长;很有想法和坚定的目标,比如“毕业后就去纽约实习”;老师布置的作业若有需要,分分钟联系到某家公司的相关人员做采访而不是敷衍了事。偶尔也有些富二代的宠溺,比如组织去中东的study trip 经费不够,就在学校挖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在学校酒吧里搞个慈善晚会,拉来各自的家长竞拍筹款。

  ▲ Party 永不止息

  所以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从小只知道好好读书埋头工作的我,有了第二大文化冲击:“优秀”是不能乱贴的,只有那些智商高成绩好会社交同时又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才能称得上优秀或者精英。成不了精英也没关系,毕竟“精英”是有先天因素和原生家庭因素的,懂得生活懂得享受(资本主义的享乐主义啊!!!)也是一门学问,最不能做的就是每日看似忙忙碌碌却无所成的那群人,是最最不受推崇的。很不幸,我就是这类人。

  国内很多人都在嘲笑欧洲人的“懒惰”,我想说的是,欧洲人,尤其是巴黎往北,他们的勤奋和努力我们国人一般是看不到的,并且他们所谓的努力跟我们对于努力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我们以为加班就是对工作的努力和贡献,他们认为享受生活让自己每天精神饱满的去上班高效零差错的完成任务是对工作的最大努力和贡献。

  用圆规去丈量长短,如何能得准确?

  / Be Tough!/

  ▼▼▼

  Be tough 这个单词不知道该如何翻译,因为涵盖的意思层面很多,不涵盖的也多。这里想主要从3个方面讲述Nyenrode教给我的toughnes。

  ▍关于孤独

  初到异国他乡,往往打败我们的不是学习不是工作,而是孤独。在国内时,手机整天叮玲玲的响,很是头疼。但是到了荷兰后,一个礼拜也难得接一个电话。有时把手机放到桌上,可以盯着手机发呆半个小时:为什么还是没有电话呢?就如情窦初开的少女等待初恋情人的消息一样。

  ▲ 图书馆欢娱时光

  有些同学,排解孤独的方式就是串门八卦,从A同学那串到B后,八卦A,再到C处八卦B。不能说这样的人人品有问题。因为每天就是跟这么些个同学在一起,彼此是最熟悉的人又是最疏远的人。有的时候门铃一响,立即小跑着去开门,然后强装镇定面带微笑,对方却说:啊,不好意思我按错门铃了。不过末了往往加一句:不过你要不介意,我可以到你这喝杯茶吗。相视而笑,双方的孤独都在对方眼里一览无余。

  社交能力强的,自然很快就能玩转开来,成为班上的焦点人物。而如我这种闷骚+慢半拍的人,只能是默默的等下一个“误按的门铃”。

  只是这种孤独,久了竟慢慢享受开了。在国内时,总感觉是被潮流裹挟着前进,就如下了地铁自然而然就被挤向了电梯,连思考方向的瞬间都没有。但是在这里,任何时间都必须由自己规划支配,如何规划也是照着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或生活方式去设计,没有也不需要任何样本。在荷兰,没有太多社会层级,但是不懂得规划管理的人还是会被歧视的。

  ”Be tough“在这里,可译作”坚持向上“吧。内心强大起来,去追求自己想要的!

  ▍关于差异

  一个班级35人19个国籍,年龄层次很大,职业背景各不相同。各自的性格、价值观、评判事物的角度标准都不尽相同,你所喜欢的是他人所厌恶的,你表示友好的是他人所忌讳的,你所要争取的却是他人的绊脚石。小心翼翼雷区却还是防不慎防。

  ▲ ▲ 毕业后,娇小的日本同学跟着加纳同学(其后来的男友)去到非洲大陆创业,书写了一个传奇

  如亚裔,看到其他女同学夜不归宿的,自然要嚼上几舌头;如欧洲人,对于宿舍楼走廊里飘荡的印度咖喱味或者中国麻辣香总是不满。调侃基督教时,一不小心发现旁边站着的埃塞俄比亚哥们就是虔诚的基督徒;赶紧切换话题说到十字军东征如何犀利时,旁边的土耳其大哥立马黑脸。中国人貌似没有什么忌讳和宗教,但是问题更大。因为从小的愚民教育和大国受辱历史观,让我们对世界缺乏正确的认知。容不得别人对我国我党指手画脚,结果只是让我们更为被隔离。

  

  ▲ 南非交换时,一起醉倒在酒庄的阳光下

  这些是社交时的小细节,知识储备和良好的修养可以让我们尽量避免类似的差异。但是有一点我们无法改变的是,别人眼中的自己。

  我周围不少朋友,沉溺于别人眼中的自己而不拔,包括我曾经也是。但是出来了之后,各种文化背景差异,让自己与周围人的差异瞬间数倍放大。比如国内年轻女生着装喜欢“可爱”系,在这却会被当成没有品味。

  所谓此之蜜糖彼之砒霜,人与人的差异性,是无法弥合的,不管是情侣、朋友、亲人,你都无法成为对方眼中完美的那一个。诚如前面所说的,别人的圆规总能量得你的长短?当别人对你指三道四,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时,勇敢的竖起中指:fuck you!

  Be tough, be yourself! 做好自己,坚定的做自己!

  ▍关于自信

  在Nyenrode,不去bar的人会被统统打入“loser”阵营的。而在这枯燥高压的学习环境中,酒吧和健身房/运动场是最能释放压力同时又能结识新朋友的地方。

  

  ▲ 羽毛球赛,我们是认真的!

  最初被朋友拖去酒吧时,我总是抱怨道:我又不会蹦又不会喝,去那没啥玩的。一个加纳的同学很气愤的答复我:怎么样才算是蹦呢?你有脚有手,只要跟着音乐节奏自由的移动就可以了啊!

  他的话至今仍然时时提醒着我。自信有的时候是无关逻辑的。很多人不自信就是怕自己“不会”,“不懂”。但是其实,只要放松,抱着一个开放的姿态,让自己舒舒服服即好。即使你素面朝天,去参加一个化妆舞会,也要在浓妆素裹的美女群中焕发自己,热情的向每一个人打招呼。

  似乎有点鸡汤。但是另外想说的是一个残酷的事实。这个世界上,我宁愿相信“人性本善”,但是很不幸的是,人这一生,我们必须要幸会形形色色的人。这其中就有一群,把自己的优越感建立在别人的自卑上的人。这样的人,不会做什么坏事,但是出于自己的深度不安全感,他们会把周围的人臆想成“幸运儿”,总想往上踩一脚才能让自己舒坦;又或者,利用别人的软弱或者谦虚,而强大自己的自信。

  这样的人,在你到达任何一个新环境中似乎都存在。他们给人带来的伤害可大可小,完全就靠受害者的自信程度了。你够自信够强大,偶尔有原则的示示弱,能反转局面让他/她对你信服的五体投地;若是你稍微失去控制的软弱,必会被他们趁机而入,将你踩到最低最低。

  所以“Be Tough”在此,应是放松自信。

  ▲ 毕业典礼在中世纪的城堡中,发言的院长前立着的权杖象征着学术权威

  离开学校已经整三年。但是毕业后,在荷兰Survive下来,主要还是围绕着Nyenrode的资源开展的:找工作是学校老师介绍的,后来创业合作伙伴是校友,平常朋友聚会也是以Nyenrode 同学校友圈子为主,出去社交甚至见客户向人介绍我是Nyenrode毕业的,也能立即被另眼相看。

  

  ▲ 礼毕,教授们站在礼厅门口,接受我们的一一道谢

  完全印证了学校的传统:Nyenrodian的身份是终身制的。

  

欧预赛比赛中出现黑马,成为焦点话题

  - END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